试车
1.先试空车
主要目的是检查电器接线是否正确。
(1)轻点控制按扭;次序是先是先试升降,后试运行,葫芦试升降要先降后升。
(2)试限位器:先按予调位置试,再按需用位置试调。注意停止块一定要调整后固死。
(3)若空车试转,都和控制按钮标志相符,而且轻点按扭通断灵敏,即算空车试完。
2.负载试车
主要试制动可靠及运转正常。
(1)按额定重量试吊及运行,起升荷重要予先过磅,不要目测差不多,以免荷重过重或不足。
(2)起吊时做连续及断续起升,制动应及时可靠,不允许下滑量>80mm,若>80mm则应调整锥形电机制动风扇轮。
(3)运行时应沿工字梁轨面全氏试验,观察走轮是否与工字梁翼缘相磨擦,葫芦是否幌动,停止是否缓止。应检查工字梁轨与车轮踏面接触情况。
3.超载试车
产品出厂前均已做过负荷125%试验,再由用户试验一次可以加强检查工字梁的强度及葫芦的动力刚性和安全性。
(1)按额定荷重的125%吊负荷起升降。
(2)按额定荷重的125%吊负荷运行。
4.无论上述试车,环境噪声(B级)均不大于85分贝。
齿轮箱负荷噪声一般起升不多于下降,但不允许齿箱出现不均匀性噪声,(例周期性打点、制动撞击声等)。
5.锥形电机启动时应完全摘开制动轮
不应仍处于摩擦状态,既或轻的摩擦也需要给以调整。
6.制动时有磨擦响声
而不打滑超过规定下滑量是允许:的,但启动时制动轮打开得慢,则说明电机磁拉力不足或制动弹簧轴向压力嫌大,应检查电机。
(五)投产使用
经过试车后投入使用。电动葫芦应由经过训练的专门操作人员操作,符合安全操作规程与有关管理制度。
国产电动葫芦是从上世纪50年代以仿造形式开始生产与发展的。1949年7月上海通用机器厂先试制成功仿德国DEMAG公司K型1.5t和3t一般用途钢丝绳电动葫芦,并投入小批量生产,但该厂于1954年转产汽轮机。1953年天津起重设备厂(原天津第七机械厂)仿原苏联40年代TB型葫芦试制了1t和2t一般用途钢丝绳电动葫芦,定型为TV型电动葫芦。1954年又试制了3t和5t葫芦,1957年完成了0.25t~5t系列产品的修改设计与生产,从此TV已作为我国第代葫芦而出现。
以葫芦为起升机构的电动单梁起重机,国内以上海起重设备厂为早仿造原苏联40年代HK型桁架式单梁起重机,1954年开始试制,1956年批量生产,1957年由上海起重设备厂与北京起重机器厂联合对生产图纸进行了第修改,定型为A571型(1957年第次整顿),为我国一代电动单梁起重机,一直生产到1987年才被淘汰而停产(1987年1月起不准再生产)。
以葫芦为起升机构的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国内仍以上海起重设备厂为早仿造原苏联40年代∏K型桁架式单梁起重机,并进行了系列生产,为我国第代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也一直生产到1987年才被淘汰而停产(1987年1月起不准再生产)。
1963年开始上海起重设备厂设计生产了防爆电动葫芦,并相继出现了防爆电动单梁和悬挂起重机系列产品。1964年又开始由天津起重设备厂、上海起重设备厂、重庆起重机厂、定西起重机厂、西安起重机厂、沈阳起重机厂和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联合设计、试制并开始生产CD、MD型系列葫芦,CD、MD型葫芦为我国第二代葫芦,是目前的主流品。
今天拿手拉葫芦和微型电动葫芦进行对比,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小”。当然手拉葫芦的起重量也有很多大吨位的,现在主要就起重量较小时的选择进行阐述。
手拉葫芦和微型电动葫芦如何选择?首先需要看使用场所,如果使用环境中没有电源,那自然就需要选择手拉葫芦。如果有电源的情况,需要看一下用电是单相电还是三相电,如果是单相电场所,那选择微型电动葫芦就很方便,当然这时选择手拉葫芦也是完全可以的。但如果使用场所是三相电,那就需要考虑使用手拉葫芦或者其他三相电电动葫芦。
其次,看使用环境。手拉葫芦适用于小型设备和货物的短距离吊运,起重量一般不超过100T。而微型电动葫芦起重量在1000公斤以下,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子、汽车、造船、工件组装以及高新技术工业区等现代化工业的生产线、流水线、装配机、物流输送等场合。对在仓库、码头、配料、吊篮和空间较窄小的工作场地作业,更能显示出它的优良品质。是定柱式、墙壁式旋臂起重机的佳配套产品。微型电动葫芦外形美观、结构合理、安装方便、噪音小、使用安全可靠,因此微型电动葫芦被广泛应用在工厂、车间、家庭、仓库、饭店、商场、装修和搬运等地。这就需要看使用环境与哪款葫芦相符。